至于说徐洋,自然不可能和两人一样的待遇,不然也不利于她管理。
不过因为对方的学历、能力、两人的情谊以及对方相信她愿意过来的各方面考虑,姚玉玲给了她除工资之外,百分之五的股份,几人都没有意见。
然后就是孙妙妙了,她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自己老家所在的县城。
因为她的学历,因此在县城里面她分配的单位比较好,是在政府上班。
如果她能力好的话,之后的前途也是很不错的。
不过孙妙妙心思比较单纯,不太能适应这样的环境,因此工作几年,还在原地踏步,她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。
而且因为她家条件不好,从小孙妙妙就想赚很多钱,但显然,在这样的单位,她的愿望注定无法实现。
因此在姚玉玲联系她之后,她也很是心动,但是没有人兜底的她,却没有徐洋的魄力,只是说她需要考虑一下。
姚玉玲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,不过时间不等人,她还是需要联系其他人的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姚玉玲又想到了这个产业有关的,曾经和她有过联系的人,那就是赵厂长。
没错,正是曾经姚玉玲在宁阳时候,合作过的那个服装厂厂长。
姚玉玲联系他的原因,是想着能不能让他帮忙介绍几个关于这方面的人才,不管是管理方面的,还是服装设计方面的,她都是比较欠缺的。
没想到赵厂长知道了她的事情,以及她在国外成立的工作室,她自己的名气之后,立马就答应了下来。
姚玉玲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得到几个人才,没想到几天后赵厂长联系她,说自己也想过来跟她合作,也可以入股,当然,她需要的人才自然也是不会少的。
姚玉玲先是有点惊讶,后来询问过后才知道,原来现在的服装厂,早就已经被融资,转为了私营企业。
虽然厂里的生意没有差多少,反而更好了一些,但他这个厂长的身份就尴尬了。
从一个国营厂里的厂长,变成了一个私营企业的打工人,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当初他的那些心血,也成了为别人做嫁衣。
因为他的威望,这些年他已经被老板给修炼架空,可能要不了多久,就只能有两个结果。
一个是自己主动请辞厂长之位,调到一个闲职上等待退休,另外一个则就是被排挤出厂子。
这两个,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他愿意接受的,但是又没有办法。
这不,接到了姚玉玲的电话,让他感觉到这可能是另外一种可能。
因此,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脉,查了一下姚玉玲话里的真假,得知她不仅没有夸张,还是谦虚了。
而且,她还有一个刚来华投资办厂的对象,对方能力好像很强。
这样,即使姚玉玲自己没那个能力,她对象也不会放任不管的。
想明白了这些,赵厂长立马就联系了自己的手下,找到了几个愿意跟他一起离开的人,随后就联系了姚玉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