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这意思是……”
伏羲被女娲这一番话给说的一愣,此时却是以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个妹妹。
诚如女娲所言,自人族被其创造之后,随着人族的潜力逐渐展现出来,各方势力也是纷纷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人族上面。
就拿立教造化众生来说,无论是东方的三清,还是西方二圣,这几位圣人都是把人族作为第一教化目标,而非洪荒的其他种族。
抛开各种因素不提,教化人族,也确实是给玄门和佛门带来了大量的气运补给。
正因如此,所以伏羲并未反驳女娲的话。
只是伏羲不明白,女娲为何要在这种时候说这样的话,难不成是想对西方此举视若无睹?
“兄长,你觉得西方二圣瞒天过海,险些将你蒙蔽,以至于使得我人族气运受损,却不知他们既有此心,肯定是许久之前便已经做出了种种布置,双拳难敌四手,他们有心想要算计,就算是本宫,也只能尽力规避,又与兄长何干呢?”
女娲先是耐心开解了伏羲一番,紧接着,又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若是本宫当年没有选择与三清为敌,此时倒是也可寻求他们帮助,只可惜呀……”
当初因为感觉玄门势大,威胁也更大,所以女娲选择联合西方二圣挑战三清,奈何最终功败垂成,不仅得罪三清,另外还欠下西方二圣因果人情,最终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如今形势逆转,佛门变成了对于人道气运虎视眈眈的存在,她们却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。
在伏羲发现西方二圣对于人族气运的谋划之前,因为两个圣人所设下的天机封锁,女娲同样也对此一无所觉。
可比起现在焦急万分的伏羲,她反倒是无比冷静。
既然对方是有备而来,着急也是无用,倒不如静观其变。
“话虽如此,可难道就什么都不做吗?”伏羲再一次提出质问。
女娲耐心道:“并非是什么都不做,只是请兄长先想想,佛门如此举动,除了会让我的心存忧虑之外,还会让何人担心?”
女娲此言一出,伏羲心头猛然一震,却是一下子就想到了好几个与佛门素来不睦的存在。
玄门就不用说了,因为教理、教义的冲突,玄门和佛门几乎势同水火,这么多年以来,各种明争暗斗都没有少过。
除此之外,佛门在洪荒之中同样也是树敌颇多——比如魔道!
魔道的底蕴虽然没有玄门那般深厚,但论及对于佛门的仇视程度,那些魔道大能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!
毕竟佛门自从彻底转型之后,除了讲着“慈悲为本”、“普渡世人”之外,更是发愿扫荡群邪、收服诸魔,而佛门神通法术也是与魔道天然互克,彼此仇怨之深更胜于对仙道。
“娘娘的意思是说,坐山观虎?”
伏羲想明白了其中的重点,再看女娲,就觉得对方脸上的微笑有着说不出的深意。
“兄长具有大智慧,看待这些事情应洞若观火,却是无需过于焦虑,以至于失了准头。”
女娲并未直言表态,而是慢悠悠地道:“既然当初已经答应他们让佛法传播到人族之中,我等在此事上便已经无需再发表任何观点与态度,至于佛法传入东土之后玄门对此会作何反应,那就是仙道那几位道友需要考虑的事情了,与本宫无关,与兄长以及人族诸位先贤自然是也无关系。”
如此三言两语,女娲直接就把对待佛门的大体方针定下,同时一举消除了伏羲心中的犹疑不定。
的确,因为西方二圣暗中耍心眼,以至于这一次人族要平白被算计一波。
可眼下找不回场子,那便只能把这件事情按下不提。
至于回击,来日方长,总能找到时候的!
“明白了。”伏羲默默点了点头,随后又和女娲闲聊几句,便主动提出告辞,离开了娲皇宫。
“金凤,你过一阵子去洪荒走一趟,把陆压给本宫带回来。”
女娲目送伏羲收回化身,又把重新回到大殿的金凤仙子叫到跟前,进行一番嘱咐。
“是,小仙明白了……”
对于女娲娘娘的命令,金凤仙子先是一惊,不过触及到女娲那意味深长的目光,她便再也不敢多言,而是乖巧地点点头,答应下来。
“嗯,没有旁的事情了,你便先下去吧。”女娲挥了挥手,示意金凤仙子先退下去。
等到金凤离开之后,女娲目光眺望虚空,却是能够看见命运长河再度泛起层层波澜,而属于诸天万界之中芸芸众生的气运在长河之中随波逐流,不断来回交织,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无形大网,却是使得一切环环相扣。
“差不多,也是时候了……”女娲喃喃自语一句,随即闭上眼睛,却是再度陷入神游太虚之中。
……
……
玉泉山上,随着玉鼎讲道完毕之后,三个弟子逐一谢恩。
而后杨戬因为还有天职在身,所以率先回了灌江口,而绝风也是重新回到自己的洞府之中开始修炼。
唯独黄木在要走的时候被玉鼎叫住,而后便是一番闲聊。
聊到最后,玉鼎就对着这个大徒弟问道:“为师当年吩咐你的事情,你可有留意?”
面对玉鼎的询问,黄木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猛然间反应过来,意识到了自家师尊所问的到底是什么事情,于是也不多言,却是屈指打出一道神光,光芒在半空中幻化成一面圆镜,镜中光影飞速流转,而后便倒映出了一处海边悬崖之上的景色。
那是一座海中小岛,岛上有一处极高的悬崖,悬崖上坐落着一块巨大的石头,却是按照九宫八卦之形,并暗合阴阳五行。
“师尊,这便是您一直吩咐弟子暗中关注的巨石近况。”
黄木一边将自己在东海花果山观望所得的记忆展现给玉鼎观看,同时又把自己这段时间暗中看守巨石的经历也都告诉了玉鼎。
“很好,看来为师的话你是言犹在耳,时刻谨记,也不枉费为师对你予以一番重任。”
玉鼎笑着点了点头,却是毫不吝啬地夸奖起了黄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