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会一直开到了下午,
关于山岽和江南的事情,
有许多都是要仔细研讨的。
其一就是大军镇压之后的收尾工作,
只这一点就需要兵部、吏部、户部、工部四部合作,
然后是关于吴克和白伦之死,
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两个的死是死有余辜,
但事涉衍圣公府,
朝廷就必须拿出一个能遮掩过去的说法。
最后就是江南官员和山岽巡抚的责任,
这一点是朝堂上对峙爆发就严重的,
都察院再次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,
一群品级不高的言官,
指着六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鼻子开喷。
说他们为江南官员求情,就是在徇私枉法。
其实谁都知道,这些言官说的是对的,
就连隆正帝都知道。
但是这些官员背后的关系网太大了,
在现在还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,
隆正帝都不能随便开口。
最后只能采取一软一硬的稳妥之策,
对于这次爆出来太多稳妥的江南官员,
直接由贾琮擒下,押解回京。
而剩下的有小问题的官员,
要么调职,要么降职。
至于那些表现好的,忠诚的,
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加升的机会。
这一切都要等江南的急报和贾琮到江南以后在继续讨论,
现在讨论的更多的还是善后的问题。
武将一列因为已经定了贾琮和史鼐史鼎,
再加上贾琮他们三个要明日出发,
今日还有许多事需要准备,就提前退朝了。
刚出了皇宫,
史鼐史鼎两人就笑的嘴都合不拢了。
不过看到贾琮以后,还是收敛了笑容。
史鼐拍了拍贾琮的胳膊说道:
“你也莫要多想了,此事若是做的好了,说不得能封一个侯爵。虽然是还在锦衣卫,不过如今你成为了指挥使,也不用在每日里带着人平叛了。”
史鼎也点了点头说道:
“这次山岽之行,若是能马到功成,你这个两江总督的功劳就是最大的。届时在世论功行赏,锦衣卫已经升不上去了,最好的办法就是平调。不管是六部还是五司,都比锦衣卫要好的多。”
周围的几个叔伯也开口安慰着,
其他人能明白这是用贾琮做刀,
他们自然也明白。
一旦贾琮在江南杀戮太盛的话,
几乎是把自己的路给走成孤臣了。
可要是没有太大的动作,
或者是事情做的不好,那么又会失去隆正帝的信任。
他们都以为贾琮是担心这个,
毕竟贾琮才十五岁,
现在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,
可贾琮才十几岁,一旦名声坏了,
那这辈子几乎就可以一眼望到头了。
再加上锦衣卫这个臭名昭著的地方,
真的是一点其他的路都没有了。
贾琮此时自然能感受到他们是真心安慰自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