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二皇子在书房里急得团团转,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的时候,门外突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。
一名侍卫闪身进来,手里捏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,脸上带着几分神秘。
“殿下,这封信,刚有人悄悄塞给属下的。”
侍卫的声音压得低低的,仿佛生怕惊动了什么。
二皇子接过信,心里直犯嘀咕,这年头,还有人玩匿名信的老把戏?
他半信半疑地拆开信封,里面的字不多,却字字珠玑,像是在他心窝里捅了一刀又一刀。
信上说,别光想着自己的那点小九九,得把目光放长远,想想九州的老百姓,想想身为皇族的责任。
二皇子读完信,心里五味杂陈,就像喝了碗没放糖的凉茶,苦得他直皱眉。
他站起身,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好几圈,心里像有只猫爪子在挠,痒痒得难受。
“为了百姓,为了皇族的颜面,我不能再这么窝囊下去了。”
二皇子暗暗发誓,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。
他吩咐侍卫去召集自己的心腹,一个个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。
夜深了,书房里的烛火摇曳,映照着他们严肃的脸庞。
“咱们得干点正事了。”
二皇子开口,声音不高,却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。
“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太子一家独大,得为九州的老百姓想想,也得为我们皇家的荣耀想想。”
这话一出,书房里顿时炸开了锅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纷纷表示愿意跟着二皇子干。
有的说要联络那些对太子不满的朝臣,有的说要暗中调查太子的动向。
还有的说要准备一份详尽的奏折,直接呈给九州皇,让他老人家来定夺。
二皇子听着大家的意见,心里渐渐有了底。
他知道,这条路不好走,但只要能为了百姓,为了皇族,他愿意豁出去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二皇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不再像以前那样闷在书房里发愁,而是四处奔走,联络人心。
三天之后,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得就像家里即将爆发的一场大战。
九州皇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上,脸色白得像刚刷过的墙,眼睛里满是疲惫和不耐烦。
子,七上八下的。
“陛下啊,您这身子骨可得好好养着,太子在外头历练了这么久,是时候让他回来帮您分担分担了。”
一位老臣开了口,声音里带着几分恳求,好像真的发自内心为九州百姓着想一样。
这话一出口,就像是往油锅里扔了个水珠,“噼里啪啦”地炸开了锅。
大臣们一个个跪倒在地,齐声请求太子回来监国,那声音大得,连宫外的麻雀都被吓得飞走了。
九州皇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影,心里头五味杂陈。
他当然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,也知道太子监国意味着什么。
就在这时,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,就像是大晴天里打了个响雷。
“儿臣觉得,这事还得再琢磨琢磨。”
二皇子站了起来,那声音坚定得就像山一样,稳稳地立在大殿中央,跟周围那些跪倒一片的大臣比起来,简直就是个异类。
“父皇您虽然现在身子骨不太好,但心里跟明镜似的,啥都知道。”
“太子在西部立功是不假,可监国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,得找个能担事儿的人才行。”
二皇子继续说道,那声音既尊敬又带着几分质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