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年轻人为猫花钱的本质是情感补偿,要让他们觉得是在参与某个仪式。“
他忽然抓起会议桌上的牡蛎壳,“就像开盲盒开到珍珠,我们在每袋粮里随机放不同形状的鱼骨纪念卡。“
盛谨的瞳孔倏地收缩:“可以联系美院做文创设计。“
“直播时让一些鸟当背景!再拍流浪猫在工厂外围捕老鼠的镜头,比什么除菌认证都有说服力。“
一直讨论到很晚,
三人终于敲定品牌名——“海平线“。
而且大的宣传方向也已经定了下来,后续白芷全权负责推广工作负责线上的销售,而盛谨则是联系经销商进行线下的销售。
谈完之后,
林默又来到了自己的大棚,
目前松茸已经长了出来。
松茸的成熟周期一般是在45天左右,但大棚里的这些松茸或许是营养太过旺盛,虽然才长了十几天,但是感觉再过个10天就能采摘出售了。
甚至都不需要林默专门找村民照看,
交大农学院的学生和农业局的同志就把这些活全包了。
“林总!”
当徐海波见到林默的时候,
态度已经完全和第一次相见时是天差地别。
当时他还是很高冷的,但现在因为林默这片大棚的存在,
他们仿佛多了很多可研究的课题。
而且上次林默还搞了100车的土,最后也是农业局和他们农学院联合研究,并且已经在其他地方单独进行种植实验了。
“松茸的长势非常好,而且还有鹤九号的红薯,也比市面上的红薯果实更大,长得速度也更快一些,这恐怕也和土壤有些关系!”
徐海波开始给林默介绍起现在大棚种植物的动态,
显然,他把自己当成了大棚的管家,并且是给林默打工的。
林默弯腰钻进松茸培养室时,潮湿的菌香扑面而来。
徐海波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新鲜泥点,手里记录板密密麻麻写满数据,连袖口都被碳素笔染黑了一片。
“您看这个。“
徐海波用镊子轻轻拨开覆盖在菌床上的栎树叶,拇指大小的松茸顶着淡褐色菌伞,菌柄上的纤维状鳞片在补光灯下泛着珍珠光泽,“正常松茸成熟需要45天,但这里第18天的菌丝分化速度相当于普通环境35天的进程。“
徐海波调出平板里的热成像图,代表松茸生长热区的红色斑块正在菌床下方诡异地游移,紧接着他们又来到了红薯的种植大棚,
“更奇怪的是鹤九号红薯。“他领着林默穿过自动控温帘,扑面而来的甜香让两人同时眯起眼睛。
试验田里,暗紫色的薯藤纠缠成一片波涛。
徐海波拽住某根藤蔓用力一扯,带出的红薯竟有成年男子小腿粗细,断裂处渗出的汁液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琥珀色。
“普通鹤九号单株产量8-12斤,这里平均达到23斤。“他掰开红薯截面,橙红色薯肉里嵌着雪花状纹路,“农科院检测到果糖含量比原种高出47%!“
这个果糖含量代表这些红薯的营养要高出正常太多,
而且不仅仅是质量上,就连数量上,那也是普通红薯的两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