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75章 回到乔木村(1/2)

第二天一早,阿吉丽像往常一样跑了过来,现在有礼貌多了,会在门口敲几下门,再推门进去。

“叔叔,吃饭啦!”阿吉丽手里拿着一块棒子面馒头,里面夹着酸枣酱,吃着很香。

“来了。”苏阳正在弯腰收拾东西,“我这次可比你起的早,你看我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。”

阿吉丽撇了撇嘴,“我还做好早饭了呢!”

苏阳不禁看向了小丫头,这么小就已经会做饭了,果然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。苏阳有些不好意思了,“还是你厉害!”

苏阳将包放在屋里,随后跟着阿吉丽去吃了顿饭,回来的时候门口聚集了几个人。

大家听说苏阳要出去买药,都过来帮忙搬东西,那些个石头一个人是拿不动的。另外还把那头骡子给牵了过来。

起码可以驮上三十公斤。

随后,大家七手八脚的每人搬了两块,苏阳也没让大家多带,因为走到冬窝子,自己也不好带走。如果等在冬窝子的木屋里,苏阳多少有些不放心,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大山里搬出来的。

一行人走出部落的村口,苏阳看了眼那几棵盛开的杏花,比以往开的更盛,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月初,是和田的杏花旺季。而帕米尔高原那边,则开的更晚一些,会持续到四月底左右。

他们沿着河谷来到了那片云杉林,苏阳准备想从中穿过去时,想了想还是算了,那几头哈熊可不是轻易招惹的。

咬咬牙,只好绕一段路了。

等来到冬窝子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小半天的时间,大家在这里休息了一会,准备多送苏阳一程,这次他们踏出了冬窝子的范围,送到了地板车的位置。

再往前走,似乎就触犯到了他们心理的安全范围,苏阳便让他们回去了。

“阿达西,你们快回去吧,前面的路我比较熟,也比较安全,再说了我过两天就来了,村里的巴郎子还等着我的药呢!”

听到苏阳这么说,大家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,在他们眼里,苏阳是他们最真诚的朋友。

大家走后,苏阳将地板车套上了骡车,将石料子搬到了地板车上,随后牵着骡子小心的往山下走去。

到了下午两点,苏阳才缓缓的出了东山口,来到了乔木村。

回到家里,苏老娘惊了一下,随即把院门打开,让骡车走进来。

“阳子,你咋回来了,还没吃饭吧,正好锅里还剩的碴子粥,还热乎的,赶紧去吃吧。”

“行,饿死我了都。”

苏阳将骡子往院子里一放,洗了把手,就掀开锅盖子吃了起来,好几天没吃粥,还怪香的,就连锅边上的锅巴都被揭掉吃了。

“阳子,怎么弄这么多石头?都是你从山里捡的?”

“是啊,还遇到一家子哈熊,差点就被吃了,我都看到那熊的嗓子眼了。”苏阳说着,故意把危险程度放大了几倍,不然要是传了出去,大家还不得都去山里找石头。

苏老娘听完,立刻严肃起来,跑过来扒拉着苏阳的衣服,“哎呦真是菩萨保佑,没受伤就是大造化啊,听妈的,那山里咱以后别去了,咱有吃的有喝的就行了。”

“没事,我心里有数。”苏阳咧嘴一笑,宽慰一下,“对了,鉴定所现在咋样了?”

“今天北大窑正装货呢,小成在那边照看着没啥事。”

苏阳听到装货,嘴里咬着馒头就起身往外走:“那我现在过去看看。”

“那你吃了饭再去啊.....”

苏阳着急忙慌的蹬响了摩托车,一路来到北大窑,看到一辆小型货车停在门口,大家正忙着搬东西,刘小成在一旁记录着。

“阳子,你来的正好,力气活还是得你们老爷们干,我这搬了两趟,累的我腰疼。”

二婶子看到苏阳走来,停下来歇歇,嘴里大喘气。

“二婶子,你确定是因为搬东西累的?你看人家高方俩姐妹,人家咋不累呢?”二虎子玩笑的笑了笑。

“呸,我多大年纪,人家多大年纪,要是老娘再年轻几岁,十个老爷们都架不住。”

“行了,别贫了,光听你们唠,我都记岔了。”刘小成在本子上打着对号,搬一箱划上一笔,回头看向苏阳:“阳子,这是玉石协会的那批料子,昨天就完事了,我打电话让车来拉了。”

苏阳停下来拍拍手:“没问题,你张罗就行了。”

随后来到了屋里,苏阳随便挑了一筐料子,从中随便拿了几块石头,检查过后发现和标签条上的基本一致。

这正确率还是有保障的。

“对了阳子,你说的那个工商局的什么证书,我这还没来得及去,你得空了骑车去看看,比我赶骡子快多了。”

“不急,正好我今天押车去文化局,顺便去问一下。”

“那行。”

苏阳趁着大家搬东西的空,又骑车回到家里带上那块木化石,准备送给卡布提,未来的老丈人还是有必要讨好一下的。

折返回来,北大窑已经忙完了,装好了车就等待出发了,苏阳朝司机师傅摆摆手:“师傅,你先前面走,我骑车在后面跟着。”

一路上,苏阳跟在后面骑的很慢,中途电话响了,手机刚在家充上电,就特么来电话了,苏阳没开来电显示,只显示一连串的星号,如果开这个功能,每个月额外还要多付六块钱,不仅如此,接听电话还是要收长途费的。

苏阳并不是不舍得,只是觉得这吃相太难看。

苏阳单手骑着车,左手接通电话“喂”了一声音,对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,是远在山东的牛建设。

两个人在电话里客套了一番,开始聊起了正事。

牛哥说过几天要来和田收货,莱芜那边的矿场现在做的还不错,每天都能出两三百公斤的料子,其中上好的滑石占三分之一,另外还有几十公斤的莱芜白玉,还有极少数的莱芜黄玉。

红旗玉器厂的顾师傅现在作为内应,帮忙把莱芜料雕刻出来,当然也要收取部分加工费,随后再放到牛建设的门店里销售。

实现了从工地到加工,再到销售的完美闭环,尤其是加上了苏阳的大会堂同款玉雕招牌,现在被做成了店招悬挂在门口,在莱芜当地也是独一份,并迅速打开了市场。

苏阳作为当地人,又是最年轻的玉雕大师,名人效应直接拉满,在莱芜玉石一条街上,苏阳的大照片挂在街头,跟华仔的铁达时手表广告并列。

相对于莱芜老字号玉矿来说,顺子那边的黄河故道也打理的井井有条,新玉矿出价更便宜,质量也不错。

红旗玉器厂也是给出了实惠的加工价格,所以在卖成品的时候,价格比其他玉石门店价格还低。

同时也让牛建设的玉石门店打响了名声,可以说是互利共赢,能做成这个局面的大功臣,无疑就是苏阳了。

“牛哥,欢迎你来和田嘛,我这正好也有几块好料子给你留着,等你到了再看。”

对方听到有好料子,也是激动的连倒装句都蹦出来了。

“钱不是问题嘛,那你给我留着点,可得。”

“行,没啥事儿了我就,先挂了哈。”

苏阳挂完电话,将手机装进兜里,没想到顺子他们三个干起生意还是有模有样的,起码有了这些生意,能给家里人改善改善生活,在本镇上也算是青年才俊了。

至于跟政府的对赌协议,应该也没什么问题,据说现在很多外人客商都会来预订金丝荷花台了,也是有一件难求的局面了。

来到文化局,苏阳跟着过了地磅,又过了小秤,随后签字搬运。鉴定科的几个人看到是苏阳押车的料子,都比较放心,所以流程都比较流利,紧接着就被拉到了鉴定工作室。

屋子里的江老最近清闲了不少,现在鉴定室又返聘了几个老人,另外从洛甫乡又招了几个编外人员,这样一来,大家都轻松多了。

江老有时间还能下下棋,喝喝茶,正巧这时候闲的没劲儿,嘴里吐着茶叶渣子,看到苏阳走了进来。

“哎呦巴郎子快过来,陪我杀一盘撒!”

苏阳笑着走了进去,玩笑道:“江老,我是来送货的,你不赶紧给我检查下,我还等着收钱呢。”

“哎呦,你这个瓜娃子,要什么紧嘛,少不了你小子的钱,现在嘛,都是直接打卡里头。”

“那行,科技在进步嘛。”苏阳坐下来,下意识开始摆棋盘:“对了江老,还有那些石料子的证书,你也得帮忙催着点,我后面还有几批料子,客人催的急嘛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