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11章 劳模最光荣(2/2)

进了大院,才发现这地方真大,比洛甫乡的政府大院大了好几倍,里面已经停满了小汽车和摩托车,自行车也有一大堆。

在红幅的引导下,他们走进了会议厅。

会议厅能容纳五百人,台上放了几排条桌,桌子上放着白色搪瓷缸。

那是领导的位置。

在门口签完到,在一位女同志的引导下,苏阳来到第一排的位置,座位上还写着自己的名字。

张军则来到了后面座位上,小心翼翼的扫视着周围,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城里开大会,真是托了苏阳的福,下半辈子够吹了。

苏阳左右探头,前方红色条幅挂着朗朗上口的标语。

左右两侧摆满了鲜花,中间有几台摄像机对着前排座位。

苏阳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,江秘书来到台上整理着文件,看向苏阳点头打了个招呼。

等五百人的会议大厅坐满,很快就响起了欢快的音乐,十几个市区领导一一出席就位。

上午十点半,会议便开始了。

按照流程,江秘书主持会议,并邀请了相关领导进行发言,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,苏阳已经打起了瞌睡,听到台上有人叫自己的名字,忽然惊了一下。

大家将目光锁定在苏阳身上,摄像机也对准了自己。

苏阳走上台,清了清嗓子,看着台下几百双眼睛,突然有点紧张,但很快调整状态,露出自信的微笑。

但是在后世考过申论的自己来说,这种发言就是小菜一碟了。

“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同志,大家上午好!”

台下掌声响起,苏阳偷偷瞄了一眼摄像机,心想:“这要是直播,我高低得整个‘劳模苏阳,在线整活’的弹幕。”

“今天能站在这里,成为五一劳模,说实话,比我当初在村口打牌连赢三把还意外。”

台下一片哄笑,原本紧张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松弛了,张军在后面捂脸:“这孩子咋啥都往外说....”

“首先呢,我要感谢领导的栽培,没有你们的鞭策,我可能还在村头晒太阳,和隔壁王大爷比谁躺得更平。”

领导们微笑点头,这个巴郎子有点子觉悟。

“其次,感谢村民们的支持,尤其是张叔嘛,要不是他天天念叨‘阳子,你再不干活,连村口的狗都看不起你’,我可能现在还是一条咸鱼。”

张军楞了楞:“老子啥时候说过这句话?”

“半年前,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懒汉,每天最大的运动量就是翻身。没想到,短短几个月,我不仅成了劳模,还能来城里开会,甚至有机会去京城,我来的时候我妈还跟做梦一样,她说:‘阳子,你是不是欺骗了政府?’”

话音落下,全场轰然大笑。

“当然,张叔刚才在路上还批评我,说‘荣誉不能用金钱衡量’。”苏阳顿了顿,继续道:“但我觉得吧,要是能发点奖金,我的思想觉悟还能再提升提升嘛。”

苏阳撇了一眼台上的领导们,这玩笑开的很擦边,但是效果还不错。

“玩笑归玩笑,但是嘛,我们乔木村在半年前还是贫穷移民村,靠着一条河维持生活,但是现在河也没了,开荒种地连化肥都买不起,但是现在嘛,我们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一大截,以前三天不见肉,现在一天三顿肉嘛!”

“当然,这一切都是咱们的政策好嘛。另外还有个事嘛,我们乔木村的上次的拍卖会举办的很成功,希望以后能每个月举办一次,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好玩意拿来拍,让GDP流通起来嘛。”

“最后,我想说,劳动最光荣,但躺平最轻松。不过,既然今天站在这儿了,我保证,以后一定继续努力!”

会议厅里掌声雷动,苏阳的发言既接地气又带点幽默,连前排的领导们都笑得合不拢嘴。

江秘书一边鼓掌一边低声对旁边的领导说:“领导,这个巴郎子是个人才。”

随后,十个劳模一起上了台,领导们对他们颁发了奖状,佩戴上了大红花。

会议结束后,苏阳和张军决定到机关食堂蹭顿饭再走。

江秘书端着餐盘快步走了过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苏阳同志,王书记想和你单独聊聊。”

苏阳一愣,心里嘀咕:“该不会是我刚才要奖金的事被领导记小本本了吧?”

张军一听,赶紧凑过来,压低声音:“阳子,好好表现!这可是大领导,别乱说话哈。”

苏阳点点头,跟着江秘书进了旁边的会议室。

王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,笑容和蔼,见苏阳进来,主动起身握手:“小苏同志,你的发言很有意思啊,很有时代青年的朝气!”

苏阳嘿嘿一笑:“领导过奖了,我就是实话实说。”

王书记坐下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直奔主题:“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你们村拍卖会的事,江秘书也跟我说了一遍,我觉得很有创意嘛,我们西北地区就需要像你种灵活变通的人才。”

王书记说着放下茶杯,转而道:“不过,你刚才说想每个月办一次,有没有具体的规划?”

规划?

苏阳一听这种问话,就知道话里有话。

这就是领导的谈话艺术,自己有想法他不提,他要先听你说。要是对胃口了,那就顺水推舟,要是不对的话,那就压你一头。

“领导,我们小老百姓哪有什么想法嘛,想让领导给我出出主意呢。”

王书记一听,满意的点点头,茶杯里的热气袅袅上升。苏阳敏锐地注意到,手腕上戴着一串油润的和田玉籽料手串。

看来也是玉石爱好者了。

上回的乔木村拍卖会,虽然是村级规模,但是影响力却很大。

尤其是对于和田地区的迁移户来说,有很好的激励作用。

这种以物换物+玉石拍卖的方式,不仅将和田料推广了出去,还刺激了一部分想迁移到和田的人群。

毕竟有人了,才有发展力嘛。

现在王书记手里已经收到好几份申请手续了,很多县和乡里都想效仿这种模式。

如果能固定每月一次,甚至扩大到周边几个村,搞成乡镇特色交易,那绝对是对农村发展有莫大好处的。

“小苏同志,我觉得一月一次是很有必要的嘛,利用上次的影响力嘛,形成一个咱们和田自己的拍卖会场,将来大家如果愿意拍卖,就把料子拿到你那里参加拍卖。

“其实就等于是“特许经营“了嘛,你们乔木村既然有这个成功经验,那不如作为首个示范点,合法收购玉料,合法进行拍卖嘛。”

王书记突然话锋一转,“不过每笔交易要缴纳5%的文化保护基金。”

苏阳一听,激动的拍着大腿。

5%的文化保护基金这就无所谓了,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,一般都是由卖家承担的。

拍卖会场,苏阳之前是想过的,但是实施起来很难,之前是利用了阿拉玛斯玉和昆仑冰玉进行镇场,才会有那么多人的捧场。

但是现在有了领导的尚方宝剑,那就不用那些东西了,冲着“特许经营”就买单了。

“小苏同志,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就提嘛...”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