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31章 准葛尔玉料(1/2)

苏阳走出店铺,在路口处雇了一辆骡车,将料子全部放到车上后,便驾车前往昌华路了。

路过街道口的时候,就围上来一伙人,牵着苏阳的骡子往自家胡同里拐,说他们家档口活好便宜。

另外一个人又拉着车把往他家走,说他们有大师坐镇,假一赔三。

苏良都被他们绕晕了,没想到玉雕界也都这么卷了。

苏阳被围在中间,外面的几个人都快打起来了,毕竟这满满一车的料子,实打实的大客户啊,够他们吃一阵子了。

没过多久,王春生从人群中挤出来,拿着喇叭冲他们喊了几声,这才灰溜溜的回去了。

“王师傅,现在做生意都兴抢生意了嘛!”

王春生笑了笑:“你瞅瞅这一车料子,谁不眼馋。”

“那也是。”

苏阳坐在骡车上,拐进了王春生的院子里,找了几个伙计帮忙卸货,又找了两个人帮忙登记造册。

他们二人来到屋里喝茶。

“王师傅,上次那批货我很满意,活干的挺认真,这次又拉了一车料子,还是按照上次咱说的干就行。”

苏阳说着,来到骡车附近,特别指了指其中那块地橛子大石头:“这块石头猜的没错的话是上好的墨玉老熟料,可以从这里开始,保留一部分石皮子,再结合里面的黑墨色,做成山子雕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苏阳按照系统给到的提示,给王春生大概说了一遍。

懂行的人只需要稍微点拨就清楚了。

王春生上前用手电筒打了打光,石皮子太厚,压根也看不透,如果苏阳说的没错,那做山子雕,自然是最好的方案。

所谓山子雕,发源于宋代雕刻,在清乾隆时期最为流行。有很多知名的作品流传于世,比如《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》和《青白玉浮雕老子出关山子》等。

这种雕意手法,大都是用一整块玉石雕琢而成,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外形的前提下,依石形自然施以巧工,形成高低错落、布局得当的效果。

并且借鉴了国画中的“形断意不断”的手法,还有山水画中的“三远法”,运用圆雕、浮雕、镂空雕等多种技法,雕刻出起伏连绵的山峦、蜿蜒曲折的溪流。

这对于雕刻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。

这就好比楷书易写,草书难书的意思。

苏阳对于王春生的手艺自然是信任的,相比那些车珠子,挖镯位的基础活,大师都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。

“放心吧,我有把握能做好。”

“行!”

两人经过一番探讨,最终才确定了方案。

另外,苏阳收到那块乌金玉没有拿出来。

那块料子体型小巧,也用不着雕刻,当做手把件也好卖,有的时候原石更有韵味。

识货的人也是识货的。

安排好这边的事情后,苏阳回到了古丽店里,一起吃了顿午饭。

由于玛丽艳河床发水,卡布提也从河床上下来了,现在正准备处理河床上的料子。

由于苏阳接手了一半的份额,所以也将会收到一半的收益。

“苏阳,阿塔这几天料子了一个买家,想让你一起跟着,毕竟这是你们两个人的,万一以后....”

苏阳明白,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嘛。

“行嘛,那到时候打我北大窑的手机,我就来。”

“那你以后也要常来这边,看着两家店,我有点忙不过来嘛。”

古丽拉着苏阳的手说道,但其实更想经常见到苏阳本人。

虽然那边店里招了人,但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来咨询古丽。

“行,我有空就会过来嘛。”

随后两个人一起回到了店里,苏阳便骑车准备回去了。

乔木村最近也很热闹,张军带着人在村里四处测量画规划图,广场上也有不少人围着棉花宣传摊问东问西。

刚来到广场上,王翠芹便走了过来。

“苏阳,得有好些天没见你了,听说你去了墨钰县,那边棉花推广的怎么样了嘛?”

苏阳下了车,笑着摇摇头。

旁边农业局的同志回答道:“你不知道啊,墨钰县都是旱地、盐碱地,种不成棉花,那边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做工作。”

“哦,原来是这样啊。”

不过苏阳却笑呵呵的说道:“同志,话可能说太早,墨钰县地广人稀,要是改造好了之后,说不定以后就能种棉花了嘛。”

“那我可不信嘛。”

苏阳仰着嘴角也没解释,随后问道:“这几天你们工作开展的还顺利不?”

“还行,比我们想象中顺利。”王桂芹指了指桌子上的登记单:“现在咱们村已经有两百多户签字了,一共一千多亩地。”

两百多户,已经是村子的一半了。

能做到这个程度,已经很不错了。

整个南疆沃野千里,要是有一半以上的棉花种植,那就是相当大的规模了。

苏阳指着单子:“给我家也登记上,报上五亩吧,也不能光种棉花,蔬菜粮食什么的也不能少。”

“行啊,我这就给你写上。”

苏阳随即又签上字,摁了一个手印。

下午的时候,苏阳就比较闲了。

在北大窑里跟大家聊天拉呱。

几个大学生现在住在北大窑,把这里都当成家了,帮忙做一些鉴定工作,以及帮热巴嫂子做做饭。

现在他们一边实践学习,一边写自己的实践论文。

这算是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玉石人才了,苏阳也是尽力关照,知无不答。

本来他们过两天就要回学校了,但是他们又打了申请报告,说什么时候写好论文,什么时候回去。

苏阳也没有意见,既然他们想留在这里,那就留在这吧。

以后北大窑扩大规模,无论是经营上还是专业上,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。

目前北大窑的发展一直不错,现在加了几个人之后,仍旧是忙不过来。

鉴定的单量又多了起来,大家都开始义务加班了,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,时间长了,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。

苏阳趁抽根烟的功夫,来到外面跟刘小成探讨了一下未来北大窑的发展。

“小成哥,现在咱们的活多不多,要是撑不住的话,要不再招几个人?”

“阳子,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,前段时间不是刚招了几个人嘛,没过多久,现在又不够用了。”

苏阳也看过了账目和单子,现在不光是来自南疆的料子,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青海,以及全国各地的。

他们不远千里的送到这来是图什么?

给他们的料子镀金来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