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,平均每人发银三十两以上的耀武营士兵士气高涨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
因为这辈子活这么大,唯一一次拿过五两以上的,还是上个月侯爷补发的几个月欠饷。
这次一下几十两,简直就是一笔横财,都能直接买自己的小命了。
而且发的这笔财,甚至还没有冒多大的风险。
因为待自己这些人赶到北虏大营时,蒙古兵已经溃败了,乱糟糟的只想着逃跑,在后面追着砍就是,只要不是太倒霉,根本没有多大危险。
而这一切,都是侯爷带来的,侯爷是命中注定的贵人啊。
所以,全营上下,无不对常威感恩戴德,也无人再对他这个年轻侯爷有丝毫不服。
大明宫,承平帝实在有些静不下心来,于是放下手中的笔,从上方走下来,在殿中来回的踱着步。
稍一会儿之后,他脚步一顿,问道:“常威出京已经有七八天了吧。”
戴权连忙回应道:“回陛下,已经八天了。”
“八天,恐怕已经与北虏交上手了吧。”承平帝长叹一声,心里越发担心。
因为他很清楚,常威手里只有四千人,而面对的北虏大军是三万一路高歌猛进的精锐骑兵。
此时,他心里已经有些后悔答应常威那样的冒险之举,只要稍有不慎,常威和整个耀武营都得完蛋。
至于孝慈县张煜的七万大军,别说去救援,就算在跟前看到耀武营遭遇危险,那些人也肯定不会出手相救的。
所以,这一切,只能靠常威自己。
希望常威不要有事才好,不然真不好向常家交代。
可如果常威不战而退,他心里又会非常失望。
在这样的纠结之中,更加的急得团团转。
正在这时,一个身影急匆匆的来到殿内,正是心腹太监曹淳。
“启奏陛下,忠武侯发来急报。”
承平帝身形一定,然后猛然转身,急问道:“你说什么?”
“陛下,忠武侯发来急报。”曹淳又重复了一遍。
“忠武侯?常威?快,快拿来。”承平帝激动的道。
因为常威能发来急报,说明他人没事,而这么快发来急报,那很可能是好消息。
因为坏消息都会想办法先捂着,就像当初的孙启相一样。
曹淳连忙递上手里的竹筒,承平帝接过,迫不及待的撕下上面的封口,从里面抽出急报,展开阅览起来。
很快,他整个人便呆愣当场。
戴权神色凝重的瞥向曹淳,曹淳缓缓的摇了下头,表示自己也不知道。
于是,两人低下头,默然不语。
稍一会儿之后,承平帝将急报递向戴权道:“你看看,是不是朕眼花了?”
戴权小心的接过,连忙看了起来,脸上也随即露出震惊之情。
不过,他没有发愣,而是连忙道:“启禀陛下,忠武侯在急报中说,他趁夜火烧北虏大营,敌军大乱,耀武营趁机杀入敌军之中。他自己直捣黄龙,一举将彻辰汗擒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