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74章 哥虽不在,诗会却有哥的传说(1/2)

这次的汪园诗会作诗,并没有指定具体命题。因为指定具体命题的话,就等于是让人现场作诗,毕竟不是所有人提前准备好的诗作,都能够符合命题。

当然,如果事先早有人知道题目的话,那则另说。某些诗会的看似临时命题,其实未必就一定是临时现出的,很可能存在某些暗箱操作与内定。

就像千古第一骈文《榺王阁序》的创作背景,本是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借助榺王阁刚修葺一新,在此举办文会以庆祝。

同时阎公本打算让自己女婿吴子章,在宴席上亮出早已预先写好的一篇序文,好借此向众人展示女婿的才华。却不想正在假意谦让的阶段,王勃却当仁不让,提笔就作,写下了这篇千古第一骈文,也把当时所有人都衬托成了背景板。

这可不是作诗,这么长的一篇序文,难度更大。但王勃在事先全无准备,参加这场宴会也是受朋友之邀临时来的情况下,却能即席创作这篇序文,便可见王勃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含金量了。

可惜天妒英才,包括王勃在内的初唐四杰,全都是英年早逝。

今天汪园诗会的命题较为宽泛,只需是写景即可。还有一点,就是所作的诗必须是新作,以前没流传过,其余则没有太多要求。

听完要求之后,与会的文人士子们互相交流探讨一番,便各自开始提笔创作了起来。

江沁在女眷群中听完作诗的要求后,想了想,也要来纸笔,提笔写了首诗。这场诗会并不禁女子作诗参与,毕竟王微也在呢!

不过江沁自己当然不会作诗,她却是把江河那日自黄山回来后,所作的那首《咏黄山》抄了上去,然后在后面落款写了江河的名字,算是替江河参加了回诗会。

虽然因为之前见过王微后,从王微那里得知江河瞒了她不少事,她心中对江河又是十分暗恨恼怒。但无论如何,这终归是她弟弟,所以她却是想以这种办法替江河扬扬名。

她倒也没指望能入选搏得什么名次,只需要能让人知道这首诗,替江河宣传出去就行。

在诗会的几名评审最后评选出前三名之后,还会当众把所有诗文都公布张贴出去,让众人一起参与品评,此举也是为了证明他们评选的公正性。

公布出去,待所有人都参与品评无异议后,那他们评选出的前三名就是最终结果。若有人有异议,认为哪首不符,则需当众提出让人服众的理由。获得众人支持后,才能推翻之前的评选结果。

不过一般情况下,在最终的公布阶段,也基本很少会有人提出异议,置疑评选的不公。

因为作为诗会的评审,一般都是由当地知名的大儒、士绅担任,甚至本身就有功名与官身在身。

就像这次汪园诗会几位评审中的徽州府学教授曹素存、歙县县学教谕谭成学,这二人都是有正式官身的。

尤其身为学台官,他们是有权利管理当地学子的,甚至有权革除某人的秀才功名。

有这两人在,外地的还好说,本地的读书人哪敢得罪这两位学台大人,置疑他们的品评不公。

其余如紫阳书院及徽州其他几位书院的山长,虽无官身,却也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儒,而且基本都有功名在身,有的还是因某些原因被罢官或致仕退下来的官员。

徽州的不少学子们都在各书院里求学,哪敢去得罪这些书院的山长们。就算是汪汝谦,那也是歙县五大徽商家族中排名第一的汪家二老爷。

而且汪家的体量,不止是在歙县排第一,就算扩大到整个徽州府中,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。尤其汪家弟子分支众多,徽州府的其余五县中也都有汪家分支,且在当地也都有影响力。

可以说,如果汪家真有点儿什么别样心思的话,举手登高一呼,徽州府的一府六县都能群起响应。

这就是古代大宗族的力量,人口众多,又在当地的各社会层面上盘根错节,再加上又有凝聚力,确实是影响力极大。

这还是自唐以后,那种累代公卿的世家大族已经被消灭了,否则的话,那种世家大族的力量,真的是足以影响朝政,乃至于把持朝堂,把皇帝架空。

唐朝的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,甚至都看不上唐朝皇室的公主,不愿意让宗族子弟尚公主。

三国时期,曹操能一开始就起兵坐大,也是倚仗了其曹姓与夏侯这两支本家的力量。而且曹家在当时都还算不上是世家,真正世家起兵的是号称四世三公的袁家。被称为天下仲姓,皇帝的老刘家第一,他们袁家第二。

在三国前期,袁绍、袁术这两兄可都是排名靠前的大军阀。而且在官渡之战前,袁绍更是长期霸占着最大军阀的宝座,势力雄厚,地盘最大,兵马最多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