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,对比徽州地区的大多数活计,也给的较高,甚至对比大明的正规军都高。
卫所军就不必说了,根本就没饷银。当初驻军时已经给你分了田了,种多少跑去上交卫所的,便都是自己的,靠自己种地卖粮。种的好的,收成多的,就能收入更多。
至于田地被上面的军头侵占,甚至被私下卖给些富户大族,基本是没人管,卫所军的底层士兵,就跟军头的奴隶一样。不但被支使的做牛做马,甚至连人身自由都没有,不能随意离开军籍所在地。
这是平时驻军,若是遇到战争,要放下锄头拿起武器;或是开拔外地的话,则由朝廷给粮饷。早期也不是直接发银子,而是给米,每月八斗,每年不到十石。
后来改成发银子,每月才四钱,每年合共是四两八钱。不过这是单发的,吃住不算。
九边重镇的驻军,分七屯三守。屯田军种地,自给自足,守军是每月一石米,每年十二石。换成银子,是每年六两。
各将门精锐的家丁私兵是发双饷,这算下来才是每年十二两,每月一两。当然,在军营中吃住,这些都是免费的。
算上吃住这些折算的话,才比江河现在给的高。
这是卫所兵,还有如戚家军这种另招的专门募兵,也被称为标营兵,因为没授田,所以兵饷给的较高。
据说骑兵是一年十六到十八两,战兵十二两,守兵八两。除了发饷银,还另外配发米粮,马兵是八石,战兵六石,守兵四石,都是按年计。
明朝不仅官员傣禄给的低,底层的士兵更低。而且这都还是按足额饷银算的,很多时候根本发不够,甚至还会欠饷。因为欠饷而闹兵变的,可谓常年不绝,只是大小不同罢了。
据说戚继光去世后,留在蓟镇的那支戚家军,因为远征朝鲜回来后,朝廷一直欠饷不给,戚家军便因此闹了起来。结果在万历皇帝的暗中授意下,当时的蓟镇总兵把剩余的数千戚家军尽数屠戮,可谓丧心病狂。
为了欺骗这些戚家军乖乖受死,还特意交待,“明日校场领饷,勿着甲”。
这事是江河前世在网上看来的,也不知是真是假。如果是真的,戚家军那可太惨了。为这个狗屁朝廷拼死拼活的效力卖命,结果不但欠饷不给,还被自己人给举起屠刀屠杀。
万历这狗皇帝对张居正一党的清算,实在是太过了。明实亡于万历这话,不是没原因的。
此时江河话音一落后,提了些问题。
江河让他们举手提问,一个一个按顺序来,耐心回答。
待有问题的所有人提完后,一柱香时间便也差不多到了。然后所有人都选择了留下,没一个退出。
江河对此也不由暗自欣喜,松了一口气,主要还是月钱诱人,奖励丰厚。所谓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”,只要肯出钱,几乎没什么事是没人不敢做的。哪怕他现在就提聚兵造兵,只要给的银子够多,照样有敢提着脑袋跟他干的。
做为在后世见多识广的穿越者,江河并不相信所谓忠诚、信义这些古典美德。而且他相信,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。
所以他要练兵,必须拿出实际的利益来,空谈理想与抱负是没用的。对江天一这种有追求的读书人,他还可以谈理想,谈抱负,谈未来,但对这些许多大字都不识的伐木工们,谈这些就完全无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