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7章 皂坊开张 长风八式(二更)(1/2)

三月初八日,江河与江沁合作的“沁园皂坊”正式开张。

因为这门生意两人是暂时瞒着家里的,故而他们都没想太过张扬地大肆操办。开张之日,只是在店门外放了挂鞭炮,揭了遮盖着门头招牌的红绸,便算是个仪式。

因为卖的是肥皂,所以江河建议江沁在店内准备了几盆清水,让人免费试用。

除此外,他还建议江沁雇了些十三、四岁的少女,各提了竹篮走街串巷地沿街叫卖。既能多少增加销量,最主要的也是广为宣扬,打响他们沁园肥皂的名声。

每个少女的竹篮中,也都准备了一块拆开的肥皂,同样可以让人当场免费试用,以检测他们的肥皂效果。

在皂坊开张的前两天,江河才开始让人在西甲庄的作坊里让人对肥皂进行包装。

每块肥皂只是用张防水的油纸简单折叠包起,接口处则用浆糊粘住封好。包装好后,则有人用赶制好的“沁园肥皂”大印章在正面盖印一下,同样在外包装上印上商标。

江河还在右上角处设计了个简单的LOGO,“沁园肥皂”这四字外面,也雕刻了些花纹装饰,简洁大气。

开张之日,江河自是也到场出席了下。不过除了他们姐弟俩外,却是并未再请外客。

倒是附近的一些商家、街坊在开张之日,也自发来凑了凑热闹。主要也是江沁本着和气生财,在开张之前,沿街每家都免费赠送了一块儿肥皂。

肥皂本身的成本并没多少,所以江沁也不在乎这点儿损失。而且送出去后,这些人觉着用的好,以后定然也会前来购买,都可以算是潜在客户。

江河这几日因为要忙着鲍园那边的诗会布置,以及西甲庄的练兵事宜,也没空多待,只是上午抽空出席了下。然后等开张的仪式结束后,待了不到半个时辰,便告辞离去。

为了防止有人来闹事,江河还特意叮嘱了骆骁,让他带两个人在皂坊这边盯着。

古代的做生意可不像现代那么规范,一些街面上的泼皮无赖,就有明着来收保护费的。一些衙门里的衙役胥吏,也是颇为难缠。

哪怕商贩们合法经营与纳税,这些人也会变着法儿地寻由头挑毛病,鸡蛋里面挑骨头地敲诈钱财。

好在眼下的徽州知府石万程与歙县知县倪元珙确实都算好官,徽州城在他们的治理下,吏治也还算清明,百姓们大多安居乐业。

若只从徽州这一地来看,又或是放大到整个江南地区,如今的大明朝,似乎还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。

但江河知道,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。乱世一至,徽州也照样免不了兵灾之祸。而且眼下的北方地区,也已经是乱世景象了,过不了几年,就是明末的农民大起义爆发。

让骆骁带人盯着些,就不怕有地痞无赖之类的来耍横闹事诈钱。至于官面上的,江河反倒不怕。

衙门里的至少还讲些规矩,而且江家身为歙县五大商家之一,更是历史悠久,先祖江元当年还曾资助过太祖皇帝朱元璋,在徽州经商扎根的历史比大明朝立国还要久一些,可谓根深蒂固,县衙与府衙里的胥吏中,便有不少江家人。

有道是“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”,各地的知县、知府,基本都是三年一任,到期便要调走。而且前来做官的,按历代规矩,也必然都是外地人。反而衙门里的吏员们,则基本都是本地人,也不会轻易被调走,甚至能一代代家族传承。

所以知县、知府这些虽看似是正官,但却被称为“流官”,因为根本待不久。所以大部分流官在任期内基本都是照以前的规矩“萧规曹随”,很少有什么大的改变。宁肯不作为,也不敢轻易犯错。

真正的实权,反而是掌握在中。

古代皇权不下乡,到县这一层,知县老爷要想让作,让一众乡绅来帮忙协办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