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氏颇为满意,今天她进宋府以来的所见所闻,都在推翻她以前的刻板印象,宋家的孩子们家教很好,奴仆们很守规矩,亲家母也很知道分寸,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不知礼数。
吃完饭,大家照例绕着院子遛弯,这时孙月娘如果还走开就不合时宜了,可是两人身份悬殊,该聊点啥呢?
前世能让中老年女人们聊得起来的话题一个是学车考驾照的经历,一个就是生孩子的经历了,学车考驾照这位丞相夫人一定不可能参加过,但是生娃这事,她有经验。
杨氏总共生了五个孩子,两儿三女,王诗晴是小女儿。于是孙月娘就和她聊起了生孩子的事,孙月娘不知道生子安,子钰他们的过程,
但是她记得上一世自己生儿子女儿的事啊,儿子到了预产期却迟迟没动静,最后羊水浑浊,胎儿过大,生了一天生不出来又改成了剖宫产,两种罪都受了。
于是到了生女儿的时候,她也不想尝试自己生了,直接找了个日子剖了。把这些经历改一改,编一编,就可以了,杨氏对这个话题果然有话说,而且她是经历了五次,
孙月娘只需要在旁边配合着发出惊呼,感叹,共鸣,时不时的还要红红眼睛,用手帕擦擦眼角就可以了,杨氏被勾起了倾诉的欲望,越说越来劲,一个时辰后,她俩已经无话不说,俨然成了相识几十年的老姐妹了。
这一幕看得子龙和子惠咂舌不已,自家的母亲竟然这么厉害,那么快就打破了僵局,王诗晴看着这一幕也很高兴,一边是自己亲娘,一边是婆婆,如果两人相处不好,她夹在中间很难做啊!
现在可好了,晚上睡觉前,杨氏还拉着诗晴的手说:“没想到啊,没想到,一直以为你婆婆是一个乡野妇人,我来之前还担心和她相处不了,你爹也再三叮嘱我要忍,要少数话,现在看来,你婆婆不仅明事理,而且颇有见识。”
王诗晴又和母亲说了很多婆婆的事,包括她建的酱菜坊,还有帮助退役伤病军人和家属,协助建立稚幼堂,等等。杨氏先是满脸愕然,听着听着就开始打心底佩服这位亲家母了,一个寡妇,能做那么多的事,值得敬佩。
接下来的两三天里,孙月娘带着杨氏走遍了河川府有名的地方,尝遍了地方特色美食,最后还带着她去了玫瑰山庄,杨氏从王诗晴那里听说过玫瑰山庄的大名,但是闻名不如见面,亲眼所见的震撼程度是不同的,漫山遍野的红玫瑰让人心旷神怡,孩子们朗朗的书声让人感觉充满希望,甜甜的鲜花饼让人唇齿留香。
杨氏对这个鲜花饼情有独钟,而且有意在京城开个分店,她的嫁妆里就有一个糕点铺,好久没有推出新产品了,而且她也有庄子,也可以种花,在回来的路上,杨氏就忍不住和孙月娘商量这个事,
孙月娘想了想,京城的话不会影响到河川府这边的生意,不过还是要和穆红棉商量一下,毕竟这个鲜花饼的生意她算是送给了稚幼堂。杨氏表示理解,而且她也不急于一时,她这次要等王诗晴平安生产后才回家,还有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