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5章 道人“撞邪”?(2/2)

他的知觉开始变得混乱不堪,身体的感知与意识的判断逐渐脱节,思维如同陷入了一团迷雾,迷失了方向。

危机!

大危机!!

太渊本能的意识到如果自己真的沉浸在在无知无欲的状态下,那么很有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!

吒!

千钧一发之际,太渊猛地一咬舌尖,喝出“吒”音。

趁着片刻清醒,太渊立刻掐出“临”字诀,双手食指立起,其他手指弯曲组合。

临者,临者,明天地之所在,悟万物之本来。

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,临者感悟天地,感悟自然,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,达到不动不惑的的意志。

若能时刻武功天地、自然万物的存在,则能达到“临”字诀清净无私的本意。

所谓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

在“临”字诀的作用下,太渊的真灵意识逐渐清醒,并在这场精神交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
太渊的心神现在是清清朗朗,浑浑沦沦,无一毫念虑,无一毫觉知,则空洞之中,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,斯时殊觉五蕴皆空,四体皆假,而我有真我也。

恍惚之中,太渊看到了一些画面片段。

朱熹出生时有异象,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,排列如北斗。

五岁时,朱熹始入小学,能读懂《孝经》,在书额题字自勉:“若不如此,便不成人。”六岁时,他与群儿游玩,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。向父亲问日、问天。

十三岁时,父亲朱松病逝,托于义父刘子羽,刘子羽视其如己出,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,名曰紫阳楼。

十八岁时,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。

次年,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。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,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,准勅赐同进士出身。

之后,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,授左迪功郎、泉州同安县主簿。敦礼义、厚风俗、劾吏奸、恤民隐。

之后,拜师李侗,承袭“洛学”,归自同安,不求仕进。

在往后岁月里,经世致用,朱熹渐渐悟到“中和旧说”之非,用“敬”和“双修”思想重读程颢、程颐著作,从全新角度独创“中和新说”。

四十岁,朱母去世,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守墓,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。

与吕祖谦的“寒泉之会”,与陆九龄、陆九渊及刘清之等人的“鹅湖之会”,朱熹意识到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理是本体,心是认识的主体。

之后,重建书院,勤学治政到晚年因为“庆元党禁”还居建阳,直至逝世。

画面至此而终。

而太渊的身躯一动不动,眼睛也未睁开。

周身被一种死寂般的静谧所笼罩。

然而,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,太渊体内正有一股奇异的“势”在缓缓凝聚。

这股“势”如涓涓细流,随着每一次心跳,都有新的力量注入。

“似乎,变得有些不同了……”

太渊的心中隐隐有所察觉。

他虽未睁眼,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体内的变化。

这股“势”的酝酿,对他的能为会有不小提升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