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68章 倦鸟回笼(1/2)

东平王木松在接到太上皇的圣旨后,震惊不已。

自己在辽东竟然不知道朝县发生的事情,反而是远在千里之外江南的常威获悉了倭国入侵的情报。

不过,他不敢迟疑,立即派人进入朝县进一步确认,同时调派三万精锐开始准备。

可是,探查消息的探子还未回来,朝县的求援使者已经到了,而根据他们的描述,情况比木松想的要糟糕得多了。

因为朝县不但王京汉城已经沦陷,就连西京平穰也丢失了,如今他们的王已经逃到了与辽东交界的义州惶惶不可终日。

不过,从朝县使者口中得知平穰的倭军只有千人左右,木松心中暗骂废物的同时,立即派出三千兵马。

准备先拿下平穰这处战略要地,遏制住倭军的进攻势头,以为后续部队的增援争取时间。

同时,又第一时间派人将最新的消息向京里汇报。

可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木松的预料,因为平穰根本不是一千倭军,而是超过了一万。

对方占据着兵力和地利的绝对优势,所以辽军的第一场战役没有达到战略目的,只得无功而返。

更糟糕的是,朝县上下一片混乱,几乎无法给辽军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,更无力给辽军提供粮草和物资。

所以,木松只得重新调整计划,放弃了速战速决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但是,太上皇却命令他尽快收复平穰,因为承平帝一直在建议调常威回京入援朝县。

可是花那么大的代价才将常威的一等侯降为三等侯,太上皇岂会愿意再给他这样的机会捞取军功?

所以,只有让辽军在朝县尽快取得一场大胜,才能堵住这个好儿皇的嘴。

木松无奈,只得亲率三万大军迅速入朝。

而这边,常威带着一众女眷游玩了松江府后,又南下到嘉兴府、杭州府、绍兴府、宁波府……

然后在腊月中旬抵达了南京,此时的南京早已经恢复了平静,除了一众官员对他的到来感到如履薄冰外,南京城的百姓还是非常欢迎忠武侯爷的。

毕竟,忠武侯爷从未欺压过百姓,反而还会惩治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,是个真正为民作主的青天大老爷。

而常威此来,既为了领略这座千年古城、六朝古都的风貌,也准备在这里过年。

而相比于他在南方的悠闲,北方的形势就紧张多了。

翌年二月,木松率领三万多辽军兵临平壤城。

而此时的倭军也增援到了两万余人,由第二军团军团长小西行长指挥。

木松结合当前形势,采取了三面围攻,东面设伏的策略,于二月初九拂晓正式发起进攻。

经过半天的鏖战,辽军仗着火器之利,至午时,便将西南北三面城门相继攻破。

小西行长见大势已去,只得率领残部向东溃逃,但却在东面遭到另一路埋伏的辽军伏击,损失惨重。

此战,辽军以不足一千人的伤亡,让倭军付出了伤亡超过万人的代价,令倭军上下大为震动。

当消息传回京时,太上皇大为欣慰,总算是在自己那个好儿子面前扬眉吐气了一回。

承平帝心中暗骂倭寇废物,也没理由再谈调常威入援的事情。

这一战,也给了木松极大的信心,认为倭寇不过如此,也就欺负欺负朝县罢了。

接下来,他又马不停蹄的进军,准备一鼓作气的收复整个朝县,一举将倭军赶下海,打出自己威名的同时,也为太上陛下挣些脸面。

因为这几年的几场大战中,都让常威那个后辈抢走了风头,太上陛下自然面上无光。

而作为太上陛下信赖和依仗的重要武将,岂能不思为主上挽回颜面?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。

于是,他兵分两路南下,准备直取朝县王京汉城,其中一部是由他自己亲率的七千辽东精锐骑兵。

可没想到,倭军并未因平穰之败而气馁,毕竟他们刚结束持续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,这些倭军也大多是百战老兵,不会因一场失败就信心崩溃。

因此,他们不但没有退缩,反而寻机报复回来。

于是,以第六和第八军团为主力的倭军,集结了五万人,在汉城以北十余里外设伏。

而木松轻敌冒进,没有及时探查倭军主力行踪,直接进入倭军的伏击圈,并被包围。

虽然突遭如此不利形势,但辽军不愧为大周少有的精锐,即便遇此困境,也没有慌乱,顽强拼杀。

双方恶战一天,但因昨晚下大雨致道路泥泞,限制了骑兵的行动,再加上兵力处于明显劣势,形势对辽军越发不利。

木松不敢恋战,寻到一个机会,从倭军包围圈相对薄弱的北面突围而去。

此战,辽军虽未取胜,但依然值得骄傲,因为在天时、地利和兵力都极为不利,甚至还遭遇伏击的情况下,依然给予了敌人更多的杀伤。

不过,辽军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精锐骑兵损失了一半,让木松颇为肉痛。

因为这是辽军的根本,也是太上陛下的重要依仗,却白白的消耗在了这里。

所以,为了逃避责任,他在上报的奏疏中将过程和结果都粉饰了一番。

未言其中了对方埋伏,而是突然遭遇,更未陷入重围而不得不突围,而是倭军抵挡不住辽军精锐的猛烈进攻,被杀伤甚众,随即披靡大溃。

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,但因敌方援军及时赶至,己方士兵十分疲惫,才未过于冒险。

但他能骗得了太上皇,却骗不了派了大量探子深入朝县了解战况的承平帝。

而面对辽军的损失,承平帝不但没有丝毫痛惜,反而心中大慰。

因为对他来说,辽军是太上皇的重要依仗,反而是他的眼中钉,肉中刺。

当时北虏来犯,所向披靡,辽军受命入关,不但没有直面北虏,反而有意无意的靠近神京城。

幸亏常威力挽狂澜,不但击溃了北虏大军,还震慑了一些心怀不轨之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